【新聞發布會解讀】天門舉行新聞發布會 ,全面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歷時5天的2021年天門市“兩會”于12月18日下午勝利閉幕。12月19日上午,我市舉行“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全面解讀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并就有關情況答記者問,引導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務實重行,奮力譜寫新時代天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沈松峰主持。發布會上,市政府辦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沈超對《報告》起草原則及特點、框架和主要內容、確定的2022年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等有關情況作了主發布。市農業農村局、發改委、住建局、教育局負責人分別回答記者提問,從不同側面解讀《報告》精神。

沈超介紹,《報告》起草突出政治站位,廣泛征求意見,注重民生民意,堅持科學精準,力求行文質樸,用1.4萬余字總結了天門過去五年的工作成績和亮點,明確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安排了2022年重點工作。
《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我市較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綜合實力穩步提升,發展底盤更加堅實,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內生動力日益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自身建設持續加強。
《報告》著眼天門所處的新征程、新任務、新要求,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9%和10%。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省布任務,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并逐年進位。
《報告》對今后五年工作作出部署,概括為“六個大”:
一是實現經濟實力大跨越。提出將打造4個500億級現代產業集群和1個200億級新興產業。力爭2023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到2026年,上市企業達到2家,稅收過億元、5千萬元、1千萬元的企業,分別達到5家、10家、15家。
二是實現城鄉發展大融合。將打造特色型區域中心城市、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樣板。完成沿江高鐵天門段、武天宜高速天門段、“一江三河”水系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推進“公鐵水空”無縫對接,發展多式聯運。分類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爭創“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市。
三是實現改革創新大突破。提出將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等重點領域改革,設立天門(武漢)“離岸”科技創新中心,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力爭到2023年,天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2026年,天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實力、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經濟外向度明顯提高,“茶圣故里”“內陸僑都”“文化之鄉”名片更加響亮。
四是實現生態環境大改善。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開展“四項治理”,加大污染防治和環境整治力度。持續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五是實現民生福祉大增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持續關懷困難群體,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落實教育“雙減”政策,始終開展常態化精準防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曲藝名城、全省基層衛生補短板示范縣市。
六是實現治理能力大提升。高標準建設市級法治公園,每個鄉鎮至少打造一個法治文化示范村,爭創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綜合示范市。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建湖北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報告》明確了2022年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涵蓋教育、飲水安全、住房保障等“十類”。市政府將持續把人民的小事當作政府的大事,辦好這些重點民生實事,書寫更加溫暖人心的民生篇章。
一是教育優先發展類:將實施城區學校擴容改造,改擴建楊林小學,改建陸羽小學,新建西關幼兒園,遷建楊林中學,新增學前學位360個、小學學位1500個、中學學位3000個;資助貧困學生2萬人次。
二是飲水安全提升類:將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改造13個鄉鎮供水管網,更換10個鄉鎮水廠有關配套設施設備,改造1個鄉鎮水廠。
三是住房保障類:將改造46個老舊小區;啟動建設248套租賃住房;提檔升級12個物業管理小區基礎設施。
四是鄉村補短板類:將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補齊60個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短板;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建設農村主干線100公里,刷黑通村公路10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70座。
五是農貿市場改造類:將改造升級農貿市場10個。
六是交通安全類:將實施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建設交通電子設備130套,施劃標線2.5萬平方米,完成100個平交路口提升工程。
七是城市建設類:將新增城市綠地面積8萬平方米、口袋公園4個、隙地游園1個;城區新建充電樁60個;城區新增公用車位1000個。
八是就業促進類:將新增城鎮就業10000人,促進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00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400人,提供對接服務保證全市重點企業基本用工15000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000人;建設“零工驛站”4處。
九是基層黨建類:將提檔升級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50個。
十是關愛健康類:將實施全市適齡婦女特定疾病救助。
湖北日報記者就《報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培育優質稻米、綠色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產四大農業產業鏈”有關情況進行提問。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進行解讀:今后五年,市農業農村局將圍繞四大產業鏈,推進農業經濟高質高效發展。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拓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空間;通過規模種植、加工轉化、品牌營銷和標準化創新,挖掘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內涵;通過產業融合、政策支持、組織保障,實現對全市農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的支撐和引領。
《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天門日報記者提問“市發改委將如何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加快推進先行區建設?”
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將聚焦重大戰略,深度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圍繞“機制同建、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這個目標,進一步做好交通連接、產業承接、要素對接、民生相接。
《報告》提出“實現城鄉發展大融合”“著力增強建管質效,加快協同發展步伐”,市廣電臺記者提問“市住建局如何謀劃今后工作?”
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將深刻把握新形勢新特點,瞄準“創新先行、沖刺百強、譜寫新篇”新目標,圍繞“打造特色型區域中心城市、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樣板”新要求,在精心謀劃上下功夫,在精致建設上下功夫,突出城市設計,聚力城市建設,注重城市更新,提升城市韌性,優化城市服務,擦亮城鎮底色,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
云上天門記者提問“《報告》尤其凸顯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市教育局將如何貫徹好落實好會議精神,滿足群眾‘上好學’‘讀好書’的美好教育期盼?”
對此,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將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統籌推進高中進城,促進職業教育擴規提檔,著力優化教育布局,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