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訪談丨天門市盧市鎮:文旅融合領發展 和美鄉村譜新篇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天門市人民政府網和天門網聯合舉辦的“在線訪談”欄目。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策解讀,促進互動交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我們本期節目邀請到的訪談嘉賓是盧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劉俊怡,接下來劉鎮長將圍繞“文旅融合領發展 和美鄉村譜新篇”這一主題,和各位網友分享盧市鎮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和美鄉村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劉鎮長,您好!
劉俊怡: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非常高興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節目,與廣大網友進行溝通交流。借此機會,也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盧市鎮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主持人:劉鎮長,首先,請您介紹一下盧市鎮開展文旅融合,建設和美鄉村的背景和初衷是什么?
劉俊怡:好的。今年初,全省“新春第一會”,聚焦加快建成支點,作出了實施“七大戰略”、提升“七個能力”的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聚焦跨越趕超發展的發展主題,全力推進“七項重點工作”,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是其中重要一項。今年8月底,市委召開九屆十次全會,提出要把建設新時代僑鄉與對標落實支點建設“七大戰略”結合起來,重點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在發揮文化優勢,促進文旅融合上奮勇爭先。一方面,我鎮擁有豐富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鄉村的自然風光優美,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但這些資源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鄉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村民增收渠道有限。文旅融合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通過將文化和旅游有機結合,可以激活鄉村的沉睡資源,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建設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這就是我們開展這項工作的初衷。
主持人:在深挖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方面,盧市鎮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劉俊怡: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我們組織老黨員、老干部對彭家垴的紅色故事進行全面梳理,編撰革命先輩故事資料冊,深入挖掘了革命先驅彭正浩、百歲將軍魏天祿、赤色小英雄肖雄等一批極具特色的感人事跡。我鎮組建了青年干部宣講隊,不斷擴大紅色文化的宣傳面和影響力,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好紅色故事,強化“紅色引領”、激活“紅色細胞”、繁榮“紅色文化”、打造“紅色盧市”。
二是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遺跡。我們聘請專業設計公司,深入挖掘梳理彭家垴紅色文化資源,以紅色文化為核心,鄉村休閑為輔助,對彭家垴進行全域規劃設計,要從教育基地改造升級(平民夜校)、紅星公園、長堤街建設、革命歷史線路尋跡四部分來整體打造。加強對彭家垴六七十年代荊楚特色民居的保護,串點成線,結合彭家垴革命歷史文化、故事的挖掘,尋跡革命路線,打造紅色旅游線路——長堤街。
三是培育紅色文化品牌。我們在彭家垴平民夜校廣場舉辦的慶祝建黨100周年暨紅色文化周活動,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現場3000-4000人,線上6.7萬人),效果顯著,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認可。2024年6月,我們成功舉辦天門第一個黨組織成立紀念館開館儀式,接待各級單位60余家超3000人次,紅色精神、力量傳播深遠,彭家垴紅色旅游區已成為周邊地區革命精神實踐之旅的首選地。
主持人: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對于吸引游客至關重要,盧市鎮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劉俊怡:在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方面,我們積極向上爭取資金,過去幾年,我們累計投入3000萬元,建成彭家垴紅色旅游區,景區占地100余畝,擁有天門第一個黨組織成立紀念館、紅色紀念廣場、烈士紀念園、紅廉文化長廊、游客中心、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等核心景點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拓寬刷黑盧張線、廣場路、紅堤路等主干道路,實現了主要景區景點之間的互聯互通。
為更好地為游客提供服務,景區始終把開展員工培訓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不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安全生產、文明旅游、講解服務、旅游投訴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在游客中心設立景區投訴、咨詢服務電話,耐心為游客答疑解惑,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確保游客滿意。委托第三方機構編制了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和應急預案,購買了游客公眾責任險,常年組織開展安全檢查,確保景區運營安全有序,著力為游客提供安全的旅游環境。
主持人:文旅融合不僅是文化和旅游的結合,還需要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盧市鎮在這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實踐呢?
劉俊怡:盧市鎮水產資源豐富,農業大鎮優勢明顯,我們依托鄉村豐富的農業資源,發展了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新業態,打造了大橋采摘園、姚新村草莓采摘園、豐橋村水產養殖區等多個農業觀光園,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采摘、農事勞作等活動。通過發展紅色旅游,衍生出“紅色+生態農業”“紅色+生態水產”等模式,進一步開發盧市彭家垴紅色旅游特色產品,生產優質稻米、綠色蔬菜、特色水產,創立“蝦蟹稻家”等稻米品牌,不斷擴大紅色產業鏈,推動生產、加工、銷售、品牌一體化,走健康、綠色發展之路。如今大橋村采摘園已與國內多家餐飲企業對接,為其提供綠色無公害產品,姚新村草莓采摘園已成為周邊最大的休閑采摘項目與綠色蔬菜供應地之一,豐橋村水產養殖區生產的稻蝦產品,供不應求。通過農文旅產業融合,我們拓寬了鄉村經濟發展的渠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來源。
主持人:優美的環境是文旅發展的基礎,盧市鎮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劉俊怡:我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開展“清潔天門”行動為契機,全面提升鄉村環境品質。
一是健全組織動員機制。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網格化管理,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網絡。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引導村民自發清潔環境。針對外出務工等暫不在家的村民,組織幫扶小隊志愿清理,確保不留死角。
二是聚焦重點精準整治。每月定期開展“清潔天門”活動,聚焦鎮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溝渠塘堰等重點區域,重點清理垃圾雜物、拆除亂搭亂建。
三是創新長效管護模式。全面實行“戶清掃、組保潔、村收集轉運”的責任制模式。同步推行積分制管理,村民做好房前屋后“三包”可獲得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有效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帶動群眾、志愿者參與超2000人次,形成“人人動手、共建家園”的濃厚氛圍。
主持人:展望未來,盧市鎮在推進文旅融合、和美鄉村建設方面還有什么計劃?
劉俊怡:下一步,我們將切實增強建設新時代僑鄉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立足盧市實際,發揮盧市紅色文化優勢,在文旅融合發展上奮勇爭先。
一是以提升教育功能為導向,打造“初心小鎮”。依托紀念館、平民夜校、紅星公園向周邊輻射,修繕紅色老街、老房子等舊址,整體推進紅星公園、主干道路、村標牌坊、紅色老街等景點打造。加強統籌布局,將盧市紅色資源進一步“串起來”,做到互聯互通、優勢互補。與市直單位聯合,布置各戰線特色教育基地,豐富紅色教育基地內容,建成學習、會議辦公于一體的服務中心,做活紅色研學基地。探索應用AR、VR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提升觀眾現場體驗感、學習獲得感。通過微展覽、微課堂、微視頻等傳播載體,讓愛國主義教育“走入千家萬戶”。
二是以發展紅色文旅為主線,打造“特色小鎮”。制定出臺激勵措施,搭建招商引資、利益分成、營銷包裝綜合平臺,引進特色餐飲店、特色旅游商品購物店,以及特色民宿等配套設施,同時鼓勵群眾發展餐飲、民宿、作坊、采摘等業態,讓村民經營增收。創新開發茶具、服裝、紀念品等彭家垴特色文創產品。打造“親子樂園”等示范業態,串聯大橋十三箍采摘園、豐橋蝦稻共作基地等,設計旅游線路,豐富收入來源,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是以促進產業升級為重點,打造“綠色小鎮”。立足鎮域實際,以農旅融合為支撐,發揮盧市農業大鎮優勢,以市場主體盤活農業經濟,推廣天之泓源生態農業合作社、順榮鑫農業合作社、瑞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生產模式,創新發展“紅色+生態旅游”“紅色+現代農業”“紅色+優質水產”模式,創立綠色生態農產品牌,融入“壹品天門”品牌建設,促進紅色產業整體發展。
主持人:非常感謝劉鎮長的詳細介紹和分享。通過這次訪談,我們對盧市鎮在文旅融合,建設和美鄉村方面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盧市鎮黨委政府和全鎮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盧市鎮一定能夠實現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建成更加美麗、富裕、和諧的和美鄉村。再次感謝您的到來!今天的在線訪談就到這里,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劉俊怡:謝謝主持人,也感謝各位網友對盧市鎮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