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產科醫生眼中的生育變遷
“剛下手術臺,下一臺手術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了!”10月14日,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負責人朱小暉擦著額頭的汗水對記者說。
在醫院產科工作20多年,朱小暉不僅以醫者身份守護著一個個新生命,以實際行動響應鼓勵生育號召,42歲時與愛人張小華迎來了二孩,而且親身經歷了產科的“起伏”,見證了鼓勵生育政策推進過程中,生育形勢從低谷逐步回升的變遷。
“還記得2023年,那是疫情之后生育率很低的一年,產科工作量直線下降,部分產科醫生產生了轉科室的想法。”朱小暉回憶,當時醫院產科僅有的1個普通病區和1個特殊病區,共計57張床位都難以住滿。那時的他,看著冷清的病房,心里滿是焦慮。
變化悄然發生在2024年。隨著我市鼓勵生育政策的持續推進,醫院產科診療需求明顯回升,醫護團隊重新忙碌起來。朱小暉說,此前醫院產科原有兩個病區80張床位,2023年底,因孕產婦不足,醫院將其中一個改成特需病房,床位下降到57張,到了2024年,產科病房又不夠用了。
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今年,醫院又專門投入200萬元,將19樓原耳鼻喉科整層改成產科病區,不僅新增一批床位,還將全面改善產科病房環境,從硬件設施到服務細節進行全方位升級。
數據顯示,我市2016年新生人口數量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18528人,此后便以年均1000多人的幅度下降。到2023年新生人口數量為6004人,僅為高峰時期的1/3。而2024年,全市出生人口數量同比增長17%,8年來首次由降轉增。今年延續向好態勢,1至6月新生兒數量3756人,同比增長5.6%。
“這組數據的變化,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感受最為真切?!敝煨熣f,鼓勵生育政策的推進不僅帶來了生育數量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家庭生育的信心。相信在鼓勵生育政策的持續助力下,會有更多新生命降臨,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充滿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