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合規引導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湖北稅務部門把合規引導貫穿稅收執法、服務與監管中
今年5月,我國首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第一次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第一次將“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第一次明確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既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又注重加強規范引導。
最新數據顯示,在湖北,民營經濟吸納了90%的新增就業,貢獻了8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培育了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撐起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9月26日,湖北省工商聯發布“2025湖北民營企業百強”榜單。今年,湖北民營企業百強營業收入總額為16659.4億元,76家企業實現正增長,比上年增加13家。百強中參與海外投資的企業數量為27家,比上年增加6家,海外收入合計82億美元。
近年來,湖北稅務部門把合規引導貫穿稅收執法、服務和監管全過程,加力提效做好政策輔導、便利享受和規范執行等工作,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了法治、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全省營商環境發展指數為64.2%,法律公平度、市場開放度、融資難易度均較大幅度高于臨界點運行,民營企業投資指數處于擴張區間,顯示環境優化促進投資意愿提升。其經驗多次在湖北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相關會議上作交流。
面對面溝通常態化
及時聽需求解訴求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聽取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各類經濟組織的意見建議,解決其反映的合理問題。
“建議稅務部門針對集成電路等行業的跨境采購、研發、銷售等場景細化政策指引,加強‘預約定價安排’申請受理等業務輔導,幫助企業提升跨境經營稅務合規水平……”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聯合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商聯舉辦民營企業面對面座談會,邀請湖北15家“51020”產業(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具有代表性的民營企業負責人提訴求、談建議、話合規,現場宣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稅費政策,現場解答企業訴求問題30余個。
“會前精準收集、會中直面應答、會后跟蹤落實,這種良性互動已成為湖北稅企溝通的常態。”湖北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處長姜琳介紹。
湖北稅務部門高度重視服務民營企業工作,著力構建“稅企面對面”常態化溝通機制,通過座談交流、走訪調研等方式,搭建起政策精準宣介、訴求動態響應與多方深度交流的平臺,同時嵌入合規引導與風險預警,全面提升稅務公共服務能力。今年以來,湖北稅務部門累計解答稅費咨詢及訴求54萬次。
今年,湖北省稅務局推出“稅務合規護航發展”等六大行動26條具體舉措,開展“稅護楚天法治公平——走近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采訪活動,邀請多家民營企業代表與媒體記者、稅務部門面對面暢談合規經營經驗做法,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特別是在“中國公平競爭政策宣傳周”期間,湖北稅務部門緊扣“統一大市場 公平競未來”主題,通過數字化手段精準推送稅費政策信息超過10萬人次,多層次、廣覆蓋、立體化開展公平競爭宣傳,幫助民營企業準確理解和適用政策,從源頭上提升合規能力。
“我們正處于產業鏈智能化自動化發展的關鍵時期,稅務干部上門幫助企業‘做體檢’,面對面講解茶葉粗加工與深加工在稅務處理上的差異,對農產品核定扣除進行風險提醒,幫助我們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內控管理機制。”英山縣民營企業、湖北楚留香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永祥說。
湖北稅務部門還利用稅務大數據對企業合規情況進行風險掃描,開展風險體檢、及時提示提醒、規范稅費申報,幫助企業規避可能存在的涉稅風險,把“合規基因”注入企業發展全過程。
為暢通企業訴求表達渠道,自2023年開始,湖北稅務部門邀請黨政機關、人大、政協、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高校、中介組織的代表作為“特聘稅收宣傳員”“稅務特約監督員”,當好經營主體與稅務部門之間的“傳聲筒”,面對面向社會公眾傳播合規經營、誠信納稅理念。最新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全省守信納稅人比上年增加10.97萬戶,A級納稅人增加至11.75萬戶。
“‘親清’稅企關系的基礎在于稅收法治與稅企誠信,而有效的稅企溝通是稅收法治的‘潤滑劑’和‘助推器’,使稅收法律條文更加彰顯公平、效率和溫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薛鋼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高度評價道。
大數據“智能導航”
加強優惠政策適用管理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涉及經營主體的優惠政策適用范圍、標準、條件和申請程序等,為民營經濟組織申請享受有關優惠政策提供便利。
湖北稅務部門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導航”,精準推送稅費政策、提示提醒、紅利賬單,讓稅費政策的公平落實穩定市場預期,激發民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今年1月—7月,湖北稅務部門累計落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減稅降費及退稅526.65億元。其中,湖北民營經濟主體享受稅費優惠占比近六成,是減稅降費最大的受益者。
湖北天勤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命健康的新藥非臨床研究與評價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湖北省唯一一家民營GLP(良好實驗室規范)機構。該公司副總裁黃琴表示,與醫學實驗一樣,財務賬務管理不能弄虛作假,納稅申報既要準確呈現企業經營狀況,也要符合稅法要求。得益于良好納稅信用,3年來該公司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近2000萬元。誠信資產的持續增值讓公司“GLP實驗室改造項目”得以大力推進,產能提升20%。
為發揮好民營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力軍作用、助力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湖北稅務部門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先進制造業發展等重點行業領域,精準實施鼓勵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的稅收優惠政策,助推湖北向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沖刺。
享受稅費優惠必須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秭歸縣稅務局聚焦臍橙產業農產品溯源難、質量監管難等問題,推出“農碼溯”數字化治理措施,將合規要求融入企業日常運營,引導企業電子化留存全鏈條資料,實現“現金流、物流、發票流”三流合一,依法合規享受稅費優惠政策。今年1月—8月,當地試點企業涉稅風險提示同比下降了28%。
湖北省稅務局還借助稅務大數據分析優勢,主動查找稅費優惠政策“應享未享”納稅人,推進多繳稅費款核實,逐戶開展輔導提醒,推動政策紅利加快惠及民營企業。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依法依規、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著力提高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和規范性,既確保納稅人繳費人應享盡享政策‘紅包’,又堅決不讓政策紅利落入不法分子的‘腰包’。”湖北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處長胡清艷說。
寬嚴相濟精確執法
營造公平的稅收法治環境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采取欺詐等不正當手段騙取表彰榮譽、優惠政策等的,應當撤銷已獲表彰榮譽、取消享受的政策待遇,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違法者的打擊就是對守法者的保護。湖北省稅務局構建了防范和打擊涉稅違法數字化共治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嚴重違法行為,近年來精準查處了一批涉稅違法案件,今年共曝光相關涉稅違法案件14起。通過以案釋法、以案促治的方式,引導稅務人規范執法、納稅人誠信納稅。
胡清艷介紹,湖北稅務部門在稅收監管與執法中秉持分類管理、寬嚴相濟的原則,將稅收風險管理與納稅信用評價有機融合,科學衡量和精準識別稅收執法風險,對納稅信用等級高的納稅人少打擾,對低信用納稅人嚴監管。同時,針對因非主觀故意導致的涉稅問題且納稅人需要及時糾正的,探索運用“說理式執法”“首違不罰”等柔性執法方式,依法依規從輕、減輕或免予處罰。
“企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內部管理,也離不開稅務部門對我們的支持。”黃石市鑫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東表示。憑借A級納稅人這張“金名片”,該企業在招投標、融資授信中優先獲得支持,今年獲得銀行貸款300余萬元,為進一步推進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注入源頭“活水”。“湖北省著名商標”與長期誠信經營的好口碑,更是助力其產品暢銷海內外、奠定行業領軍地位的關鍵要素。
據了解,湖北省稅務局不僅在宣傳輔導、發票領用、出口退稅、納稅評估、日常監管等方面為守信企業提供便利,還聯合發改、金融等部門,向A級納稅人推出涵蓋項目管理、融資授信、進出口等18個領域的41項聯合激勵措施。
據了解,湖北省百強民營企業持續推進信用建設,其中73家企業建立了合同信用風險控制制度,73家企業建立了招投標管理制度,53家企業建立了反欺詐、反舞弊、反商業賄賂制度,79家企業的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