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作戰護安瀾!天門2025年防汛抗旱實現雙贏
2025年,天門市先后經歷“初夏抗旱、梅雨防御、盛夏抗旱、秋汛攻堅、沉湖排澇”5輪考驗,面對1961年以來最嚴重氣象干旱和漢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密集秋汛”的雙重挑戰,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始終錨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科學部署、硬核行動筑牢水安全防線,實現了防汛抗旱雙贏,為全市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筑起堅實的水安全屏障。
科學備汛:以“萬全準備”迎戰“千變汛情”
“汛前多一分準備,汛期就少一分風險!”這是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負責人常掛在嘴邊的話。
早在3月,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便啟動“地毯式”隱患排查,采取“單位自查+部門督查”雙軌模式,對全市水庫、堤防、涵閘等水利工程逐一“體檢”,發現的37處安全隱患全部在4月底前整改清零;對暫未徹底整治的隱患,逐個制定應急預案,確保“隱患不演變成險情”。針對16個在建涉水工程,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與PPP項目指揮部聯合“把脈”,要求所有項目必須編制度汛方案、配齊安全措施、明確責任人,其中,漢北河流域系統治理工程、沉湖骨干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存在的16處堤防開口,更是被列為“加急件”,限期汛前完成復堤,恢復堤防防洪功能。
與此同時,全市重要堤防、水庫、干渠、涵閘、泵站、水電站等514個重點水利工程相關責任人1966名、26個鄉鎮辦場的“防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72名全員明責,羅漢寺閘、大觀橋水庫、沉湖五七泵站等關鍵節點的汛期調度方案與應急預案82個全部修訂完善。從預警發布到搶險救援,每一項責任都落實到人、細化到崗,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事事有人抓落實”的閉環管理。
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還組建由30名專家、27名專業技術人員、99名基層技術員與41名青年突擊隊員組成的水旱災害防御“三組一隊”,通過“理論授課+實操演練”“線上學習+線下實戰”多輪培訓,把搶險技能練得“爐火純青”。
高效防汛:用“水利速度”較量“洪水速度”
“啟動防汛四級響應!”6月18日入梅后,兩輪極端強降雨突襲天門,平均降雨量達161.5毫米,多祥鎮更是測得280毫米的大暴雨,旱澇急轉的考驗瞬間來臨。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立刻進入“戰時狀態”,四樓防汛作戰室24小時燈火通明,防御科3名工作人員輪班堅守崗位,監測水雨工情,與氣象、水文、應急、住建等部門連夜會商,及時發布《防汛抗旱工作簡報》3期,為決策提供精準依據。
水利工程同步“火力全開”。關閉羅漢寺閘進水閘以降低下泄流量,統籌調度五七泵站、彭麻泵站、劉家河泵站等沉湖流域泵站開機排澇,積極協調華嚴湖、沉湖治理二期工程等在建水利工程施工企業搶抓時機,采取挖堤挖壩泄洪分洪、搶裝在建泵站機電設備等應急措施,全力抗災救援,保障沉湖流域水位在設防以下。
為保障城鄉居民出行安全,水利青年突擊隊聞令而動、向險而行,6臺大流量一體化泵車火速奔赴排澇一線,高考期間駐守陸羽高中隨時準備排澇,緊急馳援天門職院搶排內澇,成為汛期里守護城市的“青春力量”。6月28日,強降雨突襲小板鎮,許家臺池塘水位短時間內急劇暴漲,鐵路橋下道路積水深達1米多,車輛滯留、村民出行受阻,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第一時間調度水利青年突擊隊,駕駛大流量一體化泵車火速奔赴現場。6臺22千瓦大功率水泵同步啟動,轟鳴聲中,積水源源不斷被抽排。經過36小時連續奮戰,道路積水徹底消退、恢復通暢,累計排水7.2萬立方米——這一水量相當于34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
10月的漢江秋汛,更是一場“持久戰”。面對漢江7次編號洪水,漢江天門段4輪超設防洪峰,連日來,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帶隊在漢江沿線值守,派出水利專家和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成功處置蔣湖巴家潭廢棄機井出水、蔣場李家嘴散浸點等6起險情,每一起都在2小時內啟動處置,搶在險情擴大前控制局面。10月15日,由于漢江持續高水位運行,多寶鎮新灘垸出現30米的漫溢,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當即發出號召,立即組織40余名“水利先鋒”參與人員上堤,乘坐沖鋒舟入戶動員,勸導村民撤離,協助村民轉移,截至10月19日18時,新灘垸393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實現了人員“零傷亡”。
10月底,沉湖地區遭遇強降雨,五七泵站內江水位超過設計起調水位1.51米且持續上漲,澇漬風險陡增。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迅速調度五七泵站開啟機組排澇,最高投入5臺機組(流量100立方米/秒),連續運轉281臺時,累計排水2023.2萬立方米,有效緩解麻洋鎮、多祥鎮及漢川市沉湖鎮的澇漬壓力。“洪水退得快,群眾早安心。”看著沉湖內垸漬水慢慢退下,沉湖五七泵站管理處負責人在連軸運轉3天之后,心情終于平復了下來。
精準抗旱:把“干旱危機”變成“民生契機”
今年上半年,天門市降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偏少近四成,遭遇了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氣象干旱,加之“水龍頭”羅漢寺閘除險加固工程正在建設,40萬畝農田紛紛“喊渴”。面對“江河水位低、工程引水難、群眾盼水急”的困境,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上下擰成一股繩,打出“爭水、調水、送水、護水”組合拳。
“羅漢寺閘引水流量能不能再提一提?天門幾十萬畝的水稻就要播種了!”5月,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四樓會議室里,工作人員一次次撥通省水利廳的電話,語氣里滿是焦急。受羅漢寺閘除險加固工程與丹江口水庫下泄流量減少影響,漢江岳口站水位比設防水位低10米,灌溉水源頻頻告急。為爭取水源,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組建專班多次赴省匯報旱情,最終爭取到省廳增加羅漢寺閘引水量和抗旱救災資金的雙重支持,解了農田灌溉的“燃眉之急”。
不僅向漢江“要水”,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還主動跨省協調“借水”。得知皂市鎮13個村4.14萬畝農田缺水最嚴重,分管副市長帶隊直奔京山市,與當地政府、惠亭水庫管理處反復溝通,促成水庫開閘放水;針對綠水堰水庫供水受阻問題,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主要負責人多次帶隊往返京山市和天門,耐心協調沿線用水矛盾,最終為皂市爭取到灌溉用水46萬方,讓干涸的稻田重新“喝”上了水。
面對不同鄉鎮的“水情痛點”,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實行“一地一策”精準調度。對地勢高、提水難的皂市鎮,調度綠水堰水庫開閘“自流灌溉”;對灌區末端的多祥鎮,開啟沿江泵站抽水;對竟陵街道,巧用北湖作為耀星泵站水源,保障城區周邊農田灌溉。引漢灌區更是24小時值守各節制閘,實行“錯峰灌溉”,讓每一方水都能用在“刀刃上”。
“水泵電機無法啟動,可能是接線柱過流發熱了,我教您怎么拆換……”2025年7月盛夏,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2名技術員頂著38℃高溫,在佛子山泵站里手把手教村民維修設備,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工作服。為了讓抗旱“不停步”,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組建2支抗旱技術服務專班,實行“分片包聯”,對全市13處鄉鎮灌溉泵站開展安全檢查與技術指導,從設備安裝維修到灌溉方案制定,全程“一對一”服務。
物資保障同樣“跟得上”。防汛物資倉庫里的71臺套水泵設備被緊急調用,送到麻洋、小板、多祥、盧市、石家河等15個鄉鎮的抗旱一線。針對電力設施薄弱區域,市水旱災害防御中心創新采用“發電機組+大流量水泵”組合方案,確保偏遠村組“抽水不斷電”。
8月盛夏,受漢江來水減少和高溫少雨的雙重影響,漢江水位持續下降,漢江岳口段水位距天門二水廠設計最低取水位(25.80米)僅差3厘米,城鄉供水壓力陡增。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要求供水單位啟動應急響應,優先保障天門市城區及各鄉鎮生產生活用水,每小時報送取水水位數據,及時調整生產工藝保障出廠水達標,聯合衛健、環保部門加大水質監測頻次,確保末梢水達標,既保障了“有水喝”,更守住了“飲水安”。
從防汛“零傷亡”到抗旱“解民憂”,2025年,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用“腳底板”擔當、“釘釘子”韌勁,在汛旱交替的考驗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為民答卷”。
如今,看著豐收的稻田、滿塘的蝦蟹,群眾的笑容里滿是安心,這些正是天門守護水安全、服務民生的最好勛章。
2025年,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以扎實的舉措、頑強的作風,在汛旱交替的嚴峻考驗中交出優異答卷。下一步,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將持續補齊水利設施短板,科學調配水資源,為來年汛旱防御工作筑牢基礎,守護人民群眾的“穩穩的幸福”。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