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水庫移民生產開發規劃“十三五”規劃
1、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根據天門市產業發展戰略,遵循城鎮體系規劃,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移民鄉鎮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依托漢江、106省道、潛楊線等水陸交通軸線,優化形成“一園兩帶三區”產業空間格局,以移民安置區生產開發帶動天門市整體開發。
一園:即多寶鎮荷花垸移民創業園。分三期完成荷花垸移民創業園建設,重點發展新型材料、農產品深加工和機械等產業。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打造農產品加工要素集聚、產業集聚的平臺,形成一批特色明顯、產品知名、競爭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建設市場信息平臺,出臺稅費減免、以獎代補等政策措施,鼓勵移民創業創新,打造移民創業創新平臺。
兩帶:即白茅湖移民安置區生態農業示范帶,多寶興隆大壩、移民風情旅游觀光帶。
白茅湖移民安置區生態農業示范帶。依托天門市廣大的農產品需求市場,實施天門市菜籃子工程,壯大蔬菜種植規模。與都市休閑農業相結合,突出花卉苗木特色,壯大集體經濟板塊,提高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大力發展農業觀光、農業采摘等新型農業,帶動代灣大隊、趙崗大隊移民就業增收,引領移民安置區生態農業發展。
多寶興隆大壩、移民風情旅游觀光帶:做好移民村旅游普查工作,摸清旅游現狀,堅持保護第一、規劃先行、有序開發,打通交通瓶頸,形成旅游環線。建設休閑漁莊500畝,觀光果園、茶園、花園300畝,農家樂25個,游客接待中心3個,打造綠色示范移民村5個,不斷完善旅游接待服務功能。結合丹江文化、清江文化、三峽文化、天門文化,開發創意農特旅游產品,提高特色產業、特色產品、特色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大旅游宣傳力度,穩定100公里以內的一級旅游市場,拓展200公里以內的二級市場,與荊州、潛江等周邊景區聯動發展,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形成集農業觀光、特色產業展示、鄉村民俗文化體驗、現代娛樂互動體驗、現代農業綜合示范于一體的移民新村生態旅游帶。
三區:即拖市彭家溝大棚蔬菜生產區、蔣湖獺兔養殖加工區和多寶鎮苗子湖牲畜家禽養殖產業區。
拖市彭家溝大棚蔬菜生產區:發展壯大拖市鎮5000畝花椰菜、白蘿卜基地,5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加大蔬菜大棚標準化建設力度,配套冷庫、物流基地等配套設施,建設10千米蔬菜走廊。鞏固擴大現有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參與比例達到60%,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建設集農業訂單、基地服務、加工保鮮、速凍深加工、產品營銷于一體的經營體系。建設農產品信息平臺,積極開展農超對接、農村電子商務等多種經營形式,拓寬銷售渠道,積極推進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加大特色農產品營銷力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移民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帶動移民致富。
蔣湖獺兔養殖加工區:依托蔣湖農場獺兔、波爾山羊等特色養殖基礎,完善養殖兔舍和基礎配套設施,新增標準化、規范化獺兔養殖場5個,將養殖場規模擴大到10畝/個,年出欄獺兔達到400萬只,年產值爭取達到3億元。發展兔肉深加工企業5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比值達到3.6:1。壯大蔣湖獺兔深加工產業園種兔繁殖、屠宰、冷鮮肉加工、皮革加工產業鏈,實現產業聯動發展。高度重視規?;B殖場污染治理工作,將糞便處理與資源再利用相結合,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自動喂養、遠程監控、智能管理體系,配套集沼氣發電、生物有機肥生產線于一體的大型沼氣工程等污染防治措施。
多寶鎮苗子湖牲畜家禽養殖產業區:積極建設標準化豬舍,打造萬頭養豬場,引導種養大戶、合作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物流企業集聚。大力打造供港牲豬和禽蛋生產基地,畜禽規?;B殖比重達到80%以上,發展萬頭養豬場2家,百頭養牛場5家,養羊廠5家,萬只蛋雞場5家。
2、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以市場為導向,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核心,不斷完善花卉苗木等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盤活閑置集體資產,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發展集體經濟超過50萬元的村集體5個。堅持“輸血”和“造血”并重,著力解決集體經濟發展思路不清、基礎薄弱等問題,研究制定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
3、提高農業科技支撐水平
組建糧食、畜牧、蔬菜等專家團隊。圍繞病蟲害防治、蔬菜保鮮和貯運、畜禽產品加工、疫病防治等重難點問題開展科研創新。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5000畝。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
4、加強農業信息體系建設
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完善“12316”、“農技寶”等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在每個移民村建設一個多功能信息服務站,建立服務便捷、功能完善的農業網站體系,完善信息采集發布標準和制度,定期收集、預測、處理、發布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市場價格等信息,建立農業生產經營技術、資源、信息共享平臺。推進移民村電子商務發展,改變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
5、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
大力開展糧、棉、油萬畝高產創建工作,實行統一優良品種、統一耕整播栽、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統一訂單收購等標準化生產模式。大力開展蔬菜、養殖小區標準化創建,建設標準化基地10個。
6、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廣綠色無公害種植技術,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注重農作物病蟲害、重大動物疫病、農業氣象災害和外來有害生物的科學防控,強化農產品產地凈化、生產控制、質量監測、基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提高農產品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水平。主要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到100%,“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500畝。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附件: